一辈子中医网


华氏中藏经


【图书名称】华氏中藏经

【成书朝代】

【作者】华佗

【简介】

三卷。题汉•华佗(名炽,字元化)撰。成书年代不详。一名《中藏经》。宋•郑樵《通志艺文略》、陈振孙《书录解题》均有著录。此书历来多认为是后人托名之作。因其文义古奥,故有人疑是华佗之弟子吴普、樊阿等依据华氏遗意录辑,而又为后人撰抄。本书流传既久,篇卷次第更易亦多。《宋史•艺文志》作一卷。明•吴勉学刊入《医统正脉》作八卷。《经籍访古志》著录清嘉庆五年(1800)扫叶山房刻本作二卷。元•赵孟«手写本,为上下两卷;又见周氏所藏元人写本,亦称赵书,具上、中、下三卷,而缺第四十八、第四十九两篇;孙星衍以两本合为足本,凡论四十九篇,分为上、下两卷,列药方六十道为一卷,定为三卷,于清嘉庆十三年刊入丛书。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•医家类续编》认为孙氏刊本将吴勉学刻本脱落舛误之处“悉为校正,自较可据”,故以之著录。后世校注本亦多从孙氏。本书上、中两卷共载医论四十九篇,以内科杂病为主,分论阴阳、寒热、虚实、脉法、脏腑辨证、传尸、痹证、中风、痈疸、水肿、诸淋等。详述病源、病理,兼述诊断治则;下卷列载诸病治方六十道。全书以脏腑脉证为中心,将《内经》、《难经》诸篇中生理、病理内容归纳总结,使脏腑辨证理论趋于系统化,从而成为脏腑辨证学说的雏形。并将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与阴阳五行、寒热虚实辨证等有机结合,尤其是以脉证为中心分述五脏六腑病证的寒热虚实,对后世脏腑辨证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深远。现存版本三十余种,有明刻本、日本宽保二年(1742)浪华书林刻本、清嘉庆五年扫叶山房刻本,通行本为嘉庆十三年孙星衍校刻平津馆丛书本,1956年商务印书馆铅印本及196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据此铅印本,并见于《古今医统正脉全书》、《周氏医学氹书》等。


特别提示:本文内容仅供初步参考,难免存在疏漏、错误等情况,请您核实后再引用。对于用药、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,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,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,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、指导。


上一篇:黄仕沛经方亦步亦趋录(续)
下一篇:内照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