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图书名称】医旨绪余
【成书朝代】明
【作者】孙一奎
【简介】
二卷。明•孙一奎(字文垣,号东宿、生生子)撰。成书于明万历元年(1573),初刊于明万历十八年。上卷四十四篇,下卷二十六篇。主要论述太极阴阳五行之理,脏腑气血,三焦包络,命门相火,经络腧穴,诊断及内伤杂病等内容。开宗明义阐述对太极图说及命门图说的研究,强调“不知《易》者,不足以言太医”;关于人身一太极,命门太极说,受宋明理学思想影响。在医学理论研究方面涉及生命起源问题,有独到见解。本书认为“惟医以《灵》《素》为祖”,所论均以经典理论为准绳,采古人之方法,发前人之未尽,议诸家之长短。谓“仲景不徒以伤寒擅长,守真不独以治火要誉,戴人不当以攻击蒙讥,东垣不专以内伤树绩,阳有余阴不足之谈不可以疵丹溪,而撄宁生之长技,亦将与诸公并称不朽矣”。有关命门、论火、论气等阐述对后世医家影响较大。论命门,在《难经》“命门者,诸精神之所舍,原气之所系”的基础上,提出“命门者,两肾中间动气,人之生命所司”的见解;论命门部位,对《太素》“七节之傍,中有小心”之说持异,认为七节当自上而下数,据此,“小心即心包络也”。认为《铜人图》绘命门穴在两肾俞之间,尚属合理。关于三焦,对三焦有形论及相关问题详加辨析,其宗《难经》三焦无形之说,对马玄台“三焦有二”说持别论,认为三焦是上中下三焦之地位的合称,“外有经而内无形”。关于火的论述,认为火有内外之分,邪正之别,无论在人在天,凡属正火都是主生化之元气;凡属邪火,无论外来或内生皆为有害元气之邪。对朱丹溪“肝肾悉具相火”之论持不同见解。重视人体宗气,指出“人与天地生生不息者,皆一气之流行尔。是气也,具于身中,名曰宗气,又曰大气三焦上中下皆此气而为之统宗也”。在临证施治方面亦卓有见识,如分噎嗝、翻胃为二证,辨癫、狂、痫之异治等,投方用药又具特色。书名为“绪余”,实乃孙氏一生钻研医学的成果。故族子孙烨赞称“简册虽约,而其远宗之正,近取之周,考核之精,谦冲之度,一集而四善具焉”。现存明万历十八年刻本、清顺治十八年(1661)刻本等,通行本为1983年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丁光迪点校本,并有《赤水玄珠全集》、《四库全书》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