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别提示:本文内容摘自中医书籍,仅供专业人士学习参考,难免存在疏漏、错误等情况,请您核实后再引用。对于用药、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,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,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,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、指导。药品类信息为研究性资料,仅供专业人士学习参考,请不要依据本站内容自行试药、用药,否则,责任自负。
地骨皮,最早出自《神农本草经》。地骨皮的性味归经:甘,寒。归肺、肝、肾经。地骨皮具有“凉血除蒸,清肺降火。”的功效和作用。
【简介】
本品为茄科植物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.或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.的干燥根皮。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。春初或秋后采挖根部,洗净,剥取根皮,晒干。切段。本品气微,味微甘而后苦。以块大、肉厚、无木心、色黄者为佳。生用。
【性味与归经】
甘,寒。归肺、肝、肾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
凉血除蒸,清肺降火。
【应用】
1.阴虚潮热,骨蒸盗汗 本品甘寒清润,入肝、肾经,善清虚热、除骨蒸,为凉血退热除蒸之佳品。治疗阴虚发热,骨蒸潮热、盗汗等,常与知母、鳖甲等清热养阴药配伍。
2.肺热咳嗽 本品性寒,入肺经,能清泄肺热。治疗肺火郁结,气逆不降之咳嗽气喘,常与桑白皮、甘草配伍,如泻白散(《小儿药证直诀》)。
3.血热咳血衄血 本品甘寒,入血分能清热凉血以止血。治疗血热妄行之咳血、吐血、衄血、尿血等,常配伍小蓟、侧柏叶、白茅根等凉血止血药。
4.内热消渴 本品能清热泄火而生津止渴。治疗内热消渴,常与天花粉、生地、麦冬等同用。
【用量】
煎服,9~15g。
【注意】
本品性寒,外感风寒发热或脾虚便溏者不宜用。
【研究】
1.化学成分 主要含生物碱类成分:甜菜碱、苦可胺A、莨菪汀、枸杞子酰胺、阿托品等。还含有有机酸、酚类及甾醇等。
2.药理作用 本品乙醇提取物、水提取物及乙醚残渣水提取物等均有显著的解热作用。其煎剂、浸膏有降压、降血糖、降血脂作用。对多种细菌、真菌及病毒有抑制作用。有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作用。注射液对离体子宫有兴奋作用。此外,尚有止痛作用。
【鉴别】
说明:中药图片大多数是从互联网收集整理,如有侵权,请联系处理。
更新时间:2019-01-22 16:15: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