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别提示:本文内容摘自中医书籍,仅供专业人士学习参考,难免存在疏漏、错误等情况,请您核实后再引用。对于用药、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,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,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,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、指导。药品类信息为研究性资料,仅供专业人士学习参考,请不要依据本站内容自行试药、用药,否则,责任自负。
银柴胡,最早出自《本草纲目》。银柴胡的性味归经:甘,微寒。归肝、胃经。银柴胡具有“清虚热,除疳热。”的功效和作用。
【简介】
本品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Stellaria dichotoma L.var. Lanceolata Bge.的干燥根。主产于宁夏、甘肃、内蒙古等地。春、夏间植株萌发或秋后茎叶枯萎时采挖;栽培品于种植后第三年9月中旬或第四年4月中旬采挖,除去残茎、须根及泥沙,切片,晒干。本品气微,味甘。以根长、外皮棕黄色、切面黄白色者为佳。生用。
【性味与归经】
甘,微寒。归肝、胃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
清虚热,除疳热。
【应用】
1.阴虚发热,骨蒸劳热 本品甘微寒,善清虚热,为退虚热、除骨蒸之常用药。治疗阴虚发热,骨蒸劳热,潮热盗汗,常与地骨皮、青蒿、鳖甲等同用,如清骨散(《证治准绳》)。
2.小儿疳积发热 本品甘微寒,善于清虚热、除疳热。治疗小儿食滞或虫积所致的疳积发热、腹部膨大、口渴消瘦、毛发干枯等,常与胡黄连、鸡内金、使君子等消积除疳之品同用。
【用量】
煎服,3~10g。
【注意】
外感风寒、血虚无热者不宜使用。
【研究】
1.化学成分 主要含a-菠菜甾醇、豆甾醇等甾醇类,黄酮类及挥发性成分。
2.药理作用 本品有解热、抗炎、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。
【鉴别】
银柴胡与柴胡二者名称相似,均有退热之功。然银柴胡长于清虚热、除疳热,善治疗阴虚发热、小儿疳热;柴胡长于解肌退热,善治外感发热、邪在少阳之往来寒热。
说明:中药图片大多数是从互联网收集整理,如有侵权,请联系处理。
更新时间:2019-01-22 16:15: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