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别提示:本文内容摘自中医书籍,仅供专业人士学习参考,难免存在疏漏、错误等情况,请您核实后再引用。对于用药、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,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,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,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、指导。药品类信息为研究性资料,仅供专业人士学习参考,请不要依据本站内容自行试药、用药,否则,责任自负。
猪苓,最早出自《神农本草经》。猪苓的性味归经:甘、淡,平。归肾、膀胱经。猪苓具有“利水渗湿。”的功效和作用。
【简介】
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(Pers.)Fries的干燥菌核。主产于陕西、山西、河北、云南、河南。春、秋二季采挖,除去泥沙,干燥。切厚片。本品气微,味淡。以外皮色黑、切面色白者为佳。生用。
【性味与归经】
甘、淡,平。归肾、膀胱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
利水渗湿。
【应用】
水肿,小便不利,泄泻,淋浊,带下 本品甘淡渗泄,利水渗湿作用较强,用于水湿停滞的水肿,单用即可。如《杨氏产乳方》治通身肿满,小便不利,单用一味猪苓为末,热水调服;治疗水湿内停所致之水肿、小便不利,也常与泽泻、茯苓、白术同用,如四苓散(《明医指掌》);治肠胃寒湿,濡泻无度,可与肉豆蔻、砂仁、荜茇等同用。猪苓药性沉降,通利水道,小便畅则淋浊除,用于阴虚有热之小便不利,淋浊证,多与阿胶、泽泻等同用,如猪苓汤(《伤寒论》);治湿浊带下,可与茯苓、泽泻等同用。
【用量】
煎服,6~12g。
【注意】
【研究】
1.化学成分 主要含多糖:猪苓葡聚糖I,猪苓多糖等;甾醇类成分:麦角甾醇等。还含有机酸、蛋白质等。《中国药典》规定本品含麦角甾醇(C28H44O)不得少于0.070%,饮片不得少于0.050%。
2.药理作用 本品具有利尿作用,其利尿机制是抑制肾小管对水及电解质的重吸收所致。猪苓多糖有抗肿瘤、防治肝炎的作用。猪苓水及醇提取物分别有促进免疫、抗结石形成、抗诱变及抑菌等作用。
【鉴别】
猪苓与茯苓皆甘淡性平,都能利水渗湿,对于水肿、小便不利,淋证等水湿内停者,常相须为用。但猪苓仅有利水渗湿之功,且利水作用较茯苓强;茯苓利中有补,能健脾补中,宁心安神,用于脾虚湿盛所致腹泻、便溏、食少等,以及失眠、健忘等。且茯苓又为治痰要药。
说明:中药图片大多数是从互联网收集整理,如有侵权,请联系处理。
更新时间:2019-01-22 16:15: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