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别提示:本文内容摘自中医书籍,仅供专业人士学习参考,难免存在疏漏、错误等情况,请您核实后再引用。对于用药、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,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,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,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、指导。药品类信息为研究性资料,仅供专业人士学习参考,请不要依据本站内容自行试药、用药,否则,责任自负。
乌梅,最早出自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乌梅的性味归经:酸、涩,平。归肝、脾、肺、大肠经。乌梅具有“敛肺,涩肠,生津,安蛔。”的功效和作用。
【简介】
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梅Prunus mume(Sieb.)Sieb.et Zucc.的干燥近成熟果实。主产于四川、浙江、福建。夏季果实近成熟时采收,低温烘干后闷至色变黑。本品气微,味极酸。以个大,肉厚,色黑,柔润,味极酸者为佳。生用,去核用,或炒炭用。
【性味与归经】
酸、涩,平。归肝、脾、肺、大肠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
敛肺,涩肠,生津,安蛔。
【应用】
1.肺虚久咳 本品味酸而涩,其性收敛,入肺经能敛肺气,止咳嗽。适用于肺虚久咳少痰或干咳无痰之证。可与罂粟壳、苦杏仁等同用。
2.久泻久痢 本品酸涩入大肠经,有良好的涩肠止泻痢作用,为治疗久泻、久痢之常用药,可与罂粟壳、诃子等同用,如固肠丸(《证治准绳》)。取其涩肠止痢之功,配伍清热燥湿、解毒止痢之黄连,亦可用于湿热泻痢,便脓血者。
3.虚热消渴 本品味酸性平,善于生津液,止烦渴。治虚热消渴,可单用煎服,或与天花粉、麦冬、人参等同用,如玉泉散(《沈氏尊生》)。
4.蛔厥呕吐腹痛 “蛔得酸则静”,本品极酸,具有安蛔止痛、和胃止呕的功效,为安蛔之良药。适用于蛔虫所致腹痛、呕吐、四肢厥冷的蛔厥病证,常与细辛、川椒、黄连等同用,如乌梅丸(《伤寒论》)。
此外,本品炒炭能固崩止血,可用于崩漏不止,便血。
【用量】
煎服,6~12g,大剂量可用至30g。外用适量,捣烂或炒炭研末外敷。止泻、止血宜炒炭用。
【注意】
外有表邪或内有实热积滞者均不宜服。
【研究】
1.化学成分 主要含有机酸类成分:枸橼酸,苹果酸,琥珀酸,酒石酸等。还含熊果酸、芦丁、豆甾醇等。《中国药典》规定本品含枸橼酸(C6H8O7)不得少于12.0%,饮片含枸橼酸(C6H8O7)不得少于6.0%。
2.药理作用 乌梅核壳和种仁水煎液可减少浓氨水引咳小鼠的咳嗽次数,显示出镇咳作用。果肉水煎液可对抗新斯的明所致的小鼠小肠运动亢进,并可对抗番泻叶所致小鼠腹泻,降低稀便率。水煎剂能抑制离体兔肠管的运动;有轻度收缩胆囊作用能促进胆汁分泌;在体外对蛔虫的活动有抑制作用。此外,乌梅还具有止血、抑菌、抗休克、增强免疫等作用。
【鉴别】
说明:中药图片大多数是从互联网收集整理,如有侵权,请联系处理。
更新时间:2019-01-22 16:15:21